首页

首页
你现在的位置:
资讯>正文

8亿票房,20万粉丝,诺兰凭什么“炸”

2023-08-31 21:14:37    来源:娱乐资本论

作者|OK怪


【资料图】

《奥本海默》真“炸”了!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传记影片《奥本海默》于今日正式上映。影片《奥本海默》讲述了“原子弹之父”J·罗伯特·奥本海默传奇的一生。

电影里最具有冲击性的画面,莫过于世界首颗原子弹被引爆的场景。

据诺兰介绍,影片全片皆为IMAX胶片摄影机实景拍摄,而非特效制作。为拍摄核爆炸的画面,诺兰还专门在新墨西哥州打造了“三位一体”核试验场。

同样炸裂的,是《奥本海默》的票房成绩。截止目前,《奥本海默》已进入2023年全球票房榜前五名,全球票房接近8亿,已经超过了诺兰的前作《蝙蝠侠:黑暗骑士》。

在内地市场,不少观众也带着看着“真核爆”的期待走进电影院。即使有在星期三上映的先天劣势,《奥本海默》已逼近4000万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孤注一掷》连续25天单日票房冠军的成绩。

在今年好莱坞大片在华总体遇冷的情况下,《奥本海默》让我们看到了好莱坞电影新的希望。

事实上,诺兰在中国一直是“票房扛把子”:在中国市场尚未成熟的2010年,《盗梦空间》上映收获了4.62亿的票房成绩,2017年《敦刻尔克》上映3天票房就接近2亿。疫情期间,《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的重映更是成为救市之作。

诺兰本人也可谓是“中国第一网红导演”。据豆瓣显示,诺兰的关注人数超过了20万,力压一众国内外著名导演(姜文、李安、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等)。

诺兰还亲自出席了《奥本海默》的宣传活动。这是疫情后首次有好莱坞导演来到中国进行宣传(受好莱坞罢工事件影响,杰森·斯坦斯缺席《巨齿鲨2》在华的路演)。为一睹这位大导演的真容,影迷们纷纷哄抢《奥本海默》首映礼的门票,首映礼门票甚至被炒到了上千块的价格,堪比国内不少人气歌手演唱会。

在他的新片《奥本海默》上映之际,我们不妨结合诺兰的前作,看看他的吸粉秘密到底是什么。

与观众的“猫鼠游戏”

“烧脑”,是大多数观众对诺兰电影的第一印象。从他的三分钟短片《蚁岭》到《奥本海默》,诺兰始终在探索叙事技巧的玩法。他的电影把观众编织在一个个故事迷宫中,寻求谜题的答案。而对影迷来说,“争做第一个看懂的人”是他们观看诺兰电影的一大乐趣。

诺兰的早期如《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等影片通过玩弄时空次序的花样,成功为观众打造了解密风暴,让他在独立电影界受到了一些影迷的簇拥。

真正让诺兰一战封神的,是2010年上映的电影《盗梦空间》。当时《盗梦空间》在国内上映,引发了”最后的陀螺到底停没停”的全民大讨论,正反双方各持己见,列出数条证据辩驳讨论,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诺兰也成为“烧脑电影”的代言人。

诺兰有“烧脑三把斧”。第一斧是非线性叙事。

诺兰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他在阅读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维夫特的小说《水之乡》时发现,不一定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文学创作早就用闪回等手法把非线性叙事运用得炉火纯青了,可电影创作在叙事上的创新远远不够。”

因此,诺兰总在他的电影中不断探索非线性叙事的不同玩法。

《记忆碎片》有两条故事线:一条为彩色画面,倒叙叙述,共有23个段落;另一条为黑白画面,顺序叙述,有22个段落。

两条故事线貌似并无直接的关联,观众难以在脑中形成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手法能使观众体会到和男主一样的失忆感受。但影片却又不断抛出金钱豹、照片、纹身等线索,引诱观众将故事碎片拼凑起来,寻找谜题的答案。

直至最后,这两条线索汇合到一起,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影片的开头原来即是结尾。

而在《奥本海默》中,诺兰也摒弃了传统传记片通常使用的顺叙手法,采用多线索并行叙事:一条是由彩色画面构成的“裂变(fission)”;另一条则是由黑白画面构成的“聚变(fusion)”。但不同于《记忆碎片》的是,《奥本海默》黑白与彩色画面并非用于时间前后的区分,而是用于主观和客观的区分。

彩色部分是从奥本海默的主观叙述,我们能从中看到他的纠结与无奈;黑白的部分则是奥本海默事件的客观讲述,使我们观众又能抽离出来,审视这位大科学家的功过得失。

多重视点,则是诺兰第二个常用的技巧。诺兰电影常把全知视点、客观视点和主观视点结合起来,既给观众充足的剧情信息,就在关键情节有所隐藏,从而达到反转的效果。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致命魔术》。影片时而从安吉尔的角度进行叙述,时而从伯顿的角度回忆过去,在结尾则用全知视点,客观陈述二人的结局。三重视点的不停游离,使电影也变成了一种半真半假的魔术表演。

诺兰第三招则是“高负荷信息”。《盗梦空间》设定了多重梦境,一个是在雨林,一个是在户外雪地,还有一个是在夜间的室内。每一层梦境都有不同的规则,每当观众熟悉了梦境的规则以后,剧情又推进到了下一层,让观众应接不暇。

抛开高概念设定以外,影片还填充着无数的细节设计,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手上的戒指以及掉在地上的弹壳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拉片研究。因此,网上出现了很多类似《《盗梦空间》剧情与逻辑长篇解析》、《《盗梦空间》4大细思极恐的细节》的帖子。

《奥本海默》也同样是一部有着“核爆”信息量的电影。在3个小时的时长,就有数十位科学家和政客陆续登场,他们有的是奥本海默坚定的盟友,有的是奥本海默的劲敌,有的向奥本海默伸出援手,有的则向奥本海默反戈一击。仿佛一部美国二战浮世绘。

但诺兰似乎是有意隐藏了这些人物的信息,甚至没有标注人物的姓名与身份。或是也正是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奥本海默孤军奋战,与各方势力周旋时面临的压力。

当然,一旦信息超过了观众的承受范围,可能会引来“反噬”。诺兰的上一部作品《信条》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影片有太多陌生复杂的设定,并没有给观众足够消化的时间,导致观众无法跟上影片的节奏。最终这部电影成为诺兰截至目前评分最低的作品之一。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导演就开始玩弄复杂的叙事技巧,比如诺兰的“英国老乡”盖里奇。

(盖里奇)

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等电影以暴风雨式的剪辑和多线并进的叙事手法,树立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并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不小的赞誉。此后他又将这一模式复刻到他后续的作品中,但观众们很快就厌倦了这些套路,《绅士们》《人之怒》等作品接连在市场遇冷。

而诺兰却总能在“三把斧”的范畴里,玩出不同的花样,给观众新的惊喜。因此,“诺神”的地位才长久未被撼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super star”

诺兰也并不是一个沉溺于自我表达的导演,他深谙好莱坞的运作法则。2005年,当华纳兄弟向他抛来橄榄枝时,诺兰欣然接受了offer,开启了《蝙蝠侠》三部曲。

《蝙蝠侠》系列不仅拯救了初露疲态的华纳影业,还为超英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

“对我来说,要拍一个重要的漫画英雄人物,应该聚焦于他的出身故事。有趣的是,这么多年来的《蝙蝠侠》漫画都没有明确地探讨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超英片中,超级英雄是生来完美的存在,如超人天生蛮力,还是婴儿时就可以举起一辆汽车;蜘蛛侠在感染后,能够轻松实现飞檐走壁。

而诺兰影片中的蝙蝠侠更像是一个在乱世下的凡人。在蝙蝠侠三部曲里,诺兰用了大量篇幅去讲述蝙蝠侠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一点点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并拯救哥谭市市民于火海之中

此外,蝙蝠侠具有多面性。据诺兰自述,他作品里的蝙蝠侠至少有三张面孔:最表层的一面是对抗世界的蝙蝠侠;他社会性的一面是一个颓废的、戴着面具的花花公子;还有一张是他最私人的一面,只有他的管家和青梅竹马瑞秋才能看到。

诺兰的蝙蝠侠可能是最孤独的英雄。他自幼便失去了父母,还遭受了所爱之人的背叛。而被他保护的哥谭市民对他也是恐惧多过于感激。因为他的匡扶正义毕竟还是依靠暴力手段,凌驾在法律体制之上。因此在小丑等人消灭之后,他就成为了哥谭市民的最大威胁。所以,一朝为蝙蝠侠,他就只能站隐身于黑暗之中,咽下世人对他的流言蜚语。

《蝙蝠侠》三部曲中的反派角色也不是出头脑简单,脸谱化的恶棍,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以及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如《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的玛丽昂歌莉娅所饰演的米兰达。不同于原漫画中的毒藤女,影片将米兰达设定为忍者大师的女儿,她之所以欺骗蝙蝠侠,也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想为父亲复仇。

《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更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角色。一方面,小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带领一批精神分裂症患者们随心所欲地杀人;另一方面,他又深谙人性的阴暗之处。在影片开头,小丑带着以一帮戴着小丑面具的恐怖分子抢劫银行。在小丑的煽动下,劫匪们不惜亲手杀死同伙,以获得更多赃款。小丑想向世人证明:人本质就是贪婪的,任何人都会为了利益铲除周围的人。

从小丑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诺兰对社会议题的反思。小丑追求无政府主义的理念,憎恨一切精英与统治阶级,想通过各种手段消灭政府和权威,但他肆无忌惮地虐杀的行为,又恰恰是违背了无政府主义的理念。

我们当然可以说,相较于一些严肃气质的艺术片,《蝙蝠侠》对社会议题的探讨仍然是肤浅的、表面的。但在超英电影的范畴内,这些批判表达算是弥足珍贵了。

困在迷宫里的男人们

从影数十年,诺兰拍过各种类型的电影,从前文提及的烧脑悬疑片《记忆碎片》到超英系列片《蝙蝠侠》再到科幻大片《星际穿越》。

而这些电影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谜底——家。

有很多观众吐槽诺兰是“杀妻狂魔”。在他大部分电影中,男主角的妻子都是处于缺席或死亡的状态:

《致命魔术》休·杰克曼的妻子死于魔术表演;《记忆碎片》中妻子被男主误杀;

《盗梦空间》妻子死了,男主还要欺骗自己妻子没死......

在小娱看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情节设计,并不是因为诺兰心理变态或者是有“厌女情结”,而说明了家庭在他电影中的分量。

“回家”是几乎所有诺兰电影的母题。《记忆碎片》的男主为寻找杀妻“真凶”,踏上复仇之路;在《盗梦空间》中,家一直是男主柯布魂牵梦绕的栖息地。正如柯布在第一层梦境所说,他“要不择手段回到孩子们身边”。正是在“归家”的驱动下,柯布才能穿越层层梦境,走到冒险之旅的终点。

《星际穿越》中的库珀也是因为对家充满眷恋,所以才能让在充满艰险的星际探险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通过手表向女儿发送重要数据,使人类获得了暂时的居住地。

《敦刻尔克》的战士们同样也是想要逃离敦刻尔克,活着回到家园的怀抱。

正是因为在复杂设定背后,诺兰的电影有着这样普适性的精神内核,所以他的电影才会受到大众的认可。

缺点“人味”的诺神?

诺兰的电影当然不是最完美的作品。评论界能列举出他电影的数条“罪状”,诸如视听语言有时缺乏章法,台词平淡乏味等等。而在“诺黑”眼中,诺兰电影的最大缺点,恐怕便是他的人物缺点灵魂。

美国著名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曾评价诺兰电影中的人物“与其说是一个独立的角色,不如说是一个叙事信息阐述的渠道。”

客观来说,这样的评价并不偏颇。除了有原著漫画作支撑的《蝙蝠侠》系列以外,我们似乎很难记住诺兰电影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看《盗梦空间》,我们迷恋的是陀螺到底有没有停的谜题。在《信条》上映后,观众讨论的更多也是主角是如何“逆行时间”的。至于对他为什么要逆行,以及他背后有什么故事,诺兰没有细讲,我们也不太关心。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诺兰选择拍一部传记片《奥本海默》。

不同于诺兰以往的电影,《奥本海默》有确切的原型人物——“原子弹之父”J.罗伯特·奥本海默。

这个角色本身是复杂的,也是迷人的。在二战刚结束时,奥本海默凭借为研制原子弹做出的突出贡献,一跃成为了最闪耀的科学家明星。但随着战争阴影的远去,奥本海默却因为“原子弹之父”的名号,成为那些和平主义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据诺兰阐述,他想要塑造的不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而是一位“殉道”的普罗米修斯。他希望观众能看到奥本海默身上的脆弱与仁慈。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能看到奥本海默和诺兰电影里“蝙蝠侠”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为为众人抱薪者,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但在大难之后却不得不面临世人的审判与指责。而正如前文所说,《蝙蝠侠》作为一部超英片,这方面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而《奥本海默》有了真实人物与背景作基底,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也可能是诺兰的魅力所在——总是在挑战观众的认知极致,也总是在挑战自己的创作极限。

当人们以为他只能拍小成本电影时,他创作出了《蝙蝠侠》三部曲和《盗梦空间》;当人们指责他只会“装神弄鬼”玩悬疑时,他则交出了有更为严肃表达的《奥本海默》。

诺兰曾说,“当奥本海默按下按钮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时,有可能会点燃大气层并毁灭整个地球的那一个瞬间,是人类历史上的非凡时刻。”

而《奥本海默》,或许也将成为诺兰的“非凡时刻”。

外汇前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外汇前线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外汇前线的书面许可, 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河南企业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 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外汇前线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 必需取得外汇前线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外汇前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外汇前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 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相关内容

图片欣赏
频道推荐
内容推荐

  Copyright @ 2001-2020 www.wh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外汇前线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注明出处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